中国历史朝代–汉朝(西汉、新朝、玄汉、东汉)

本章节目录

一、汉朝(前206-220)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备注: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zhi,楚国名dao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1.1 西汉(前206-8年,陕西西安、汉族、高祖刘邦)

1.1.1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247-前195、前206-前195、在位)

在位12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公元前256。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216年,时年31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206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195年。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

1.1.2 汉惠帝刘盈(前210-前188、前195-前188、在位)

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高皇后吕雉。前202年,经历易储风波。十六岁时,继承皇位。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与民生息的政策,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废除秦朝思想禁锢,推动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性情仁厚,从善如流,在强势的吕后辅佐下,平衡朝内功臣和在野诸王,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公元前188年,去世,时年二十三岁,在位七年,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1.1.3 汉前少帝刘恭(前192-前184、前188-前184、在位)

汉前少帝,姓刘氏,名不详,一说名恭。汉惠帝刘盈庶长子。汉惠帝朝,皇太后吕雉教汉惠帝皇后张嫣假装有身孕,取惠帝与宫人之子,谎称是张嫣所生,并鸩杀其生母,而后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太子为皇帝,因为皇帝年幼,由吕后临朝称制。公元前184年,前少帝知道自己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自己生母已被害,于是口出怨言,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害怕前少帝会作乱,于是将他囚禁在永巷,任何人不得与之相见。不久,前少帝被吕后废黜并暗中杀害。

1.1.4 汉后少帝刘弘(前192-前180、前184-前180、在位)

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公元前184年,西汉前少帝死。公元前184年,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前180年9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势力被铲除。朝臣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后,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

1.1.5 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前180-前157、在位)

汉文帝刘恒,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前195年,刘恒被封为代王。宽容平和,仁厚低调。汉高祖去世后,吕后监国专权,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称帝,史称汉文帝。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安乐,百姓富裕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1.1.6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在位)

在位16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公元前141年,刘启驾崩未央宫。二月癸酉日,葬阳陵。谥号孝景皇帝。

1.1.7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前141-前87、在位)

汉武帝刘彻,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

1.1.8 汉昭帝刘弗(前94-前74、前87-前74、在位)

刘弗陵,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前87年,册立为太子。八岁即位,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修养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商讨盐铁官营和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罢除榷酒(酒类专卖)。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专任大将军霍光,进一步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前74年,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1.1.9 汉废帝刘贺(不详-前59、前74(在27天)、在位)

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前59年,刘贺去世。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1.1.10 汉宣帝刘询(前91-前48、前74-前48年、在位)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前91年,巫蛊之祸之后,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前87年,遇到大赦,为祖母史家所抚养。汉武帝遗诏令掖庭养视,宗正录其属籍,成长于掖庭 。前74年,昌邑王刘贺为霍光等大臣所废,迎入宫中,受封为阳武侯,随后即位,时年十八,次年改元“本始”。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这对他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对外关系上,前72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 。前60年,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前48年,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与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并列为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

1.1.11 汉元帝刘奭(前75-前33年、前48-前33、在位)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前67年,刘奭被立为太子。前48年,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元帝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萧望之死后不久,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石显继任中书令。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石显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庙号“高宗”(东汉时废除)。

1.1.12 汉成帝刘骜(前51-前7、前33-前7、在位)

刘骜,字太孙,又字俊,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刘骜在位期间,生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王氏外戚掌握。太后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封为侯,老大王凤官位高至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也开始崭露头脚。王莽系王曼之子。王曼早死,王家其他兄弟封侯后,独王莽孤贫。王政君怜之,将王莽及其母供养于东宫。王莽屈节恭俭,勤身博学,事母及寡嫂恭谨周到,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仪,与其他王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伯父王凤有病,王莽亲尝汤药,衣带不解,通霄达旦,护理连月。王凤死前,将王莽托于成帝,王莽因此升黄门郎、射声校尉,后又封为新都侯,升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不骄不躁,愈为俭约,散衣物于宾客,收名士于门下,广交权贵,一时名声大振。在位者争相举荐,游士为之宣传。最终登上了大司马的位置。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公元前7年,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官。

1.1.13 汉哀皇帝刘欣(前25-前1、前7-前1、在位)

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前23年,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前8年被立为太子。前7年,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前1年,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1.1.14 汉平帝刘衎(kàn)(前9-6、前1-6、在位)

刘衎,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公元前1年,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公元前1年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丙午(实际上十二月没有丙午日)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刘衎死后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1.1.15 汉孺子刘婴(5-25、6-9、即位)

号孺子,乃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汉宣帝玄孙也。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因推翻王莽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刘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便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年仅两岁的刘婴。但是,因年龄太小,刘婴并未正式即皇帝位,仅当了一个“皇太子”而已。王莽自称“摄皇帝”,任何排场实与皇帝无异,仅在见孺子及太后(王嬿)时需自称臣。为想实质控制朝政大权,得到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允许后,封自己为安汉公,并完全摄政,以周公、伊尹自居,改元“居摄”。而刘婴这个皇太子仅为傀儡。公元8年,王莽将“摄皇帝”称号改为“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自称汉高祖刘邦要他做皇帝,便强迫皇太子刘婴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新”,并将原定的“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改为“始建国元年十二月初一”,中国又一个封建王朝——新朝开始了,王莽即新始祖高皇帝,也称为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王莽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皇太后(后来又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封刘婴为定安公(也写作安定公),改王太后(王嬿)尊号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国214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1.2 新朝(9-23,陕西西安、汉族、王莽)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1.2.1 汉新帝王莽(前45-23年、9-23、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 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原为西汉外戚世家魏郡王氏的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建丑正(改汉历十二月为正月),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期间,天下大乱。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常安,公元23年,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周岁。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1.3 玄汉(23-25,河南南阳、汉族、汉更始帝刘玄)

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新末天下揭竿而起,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24年二月,迁都长安后,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25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十月被迫投降,被封长沙王,随后被杀,更始政权覆灭。更始政权在即将形成的新的统一王朝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参与了对旧王朝的否定;一方面,又推动了新的统一王朝的建立。

3.2.3.1 更始帝刘玄(不详-25、23-25、在位)

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亦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葬在了长安附近的霸陵。刘玄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他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生活,即位后将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赵萌,放任其专权。

1.4 东汉(25-220,河南洛阳,汉族,光武帝刘秀)

1.4.1 汉光武帝刘秀(前5-57、25-57、在位)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公元前5年,刘秀生于陈留郡济阳宫。适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乱。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号“舂陵军”。25年,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之后经过长达十二年的东汉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官风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57年,刘秀去世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1.4.2 汉明帝刘庄(28-75、57-75、在位)

刘庄,本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43年,册立为皇太子。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75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1.4.3 汉章帝刘炟(56-88、75-88、在位)

刘炟,汉光武帝刘秀之孙,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60年,刘炟被册立为皇太子。75年,继承大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88年,崩于章德前殿,时年三十三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章帝作为一位书法家,草书非常有名,史称为“章草”。

1.4.4 汉和帝刘肇(79-106、88-106、在位)

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106年病逝于章德殿,终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1.4.5 汉安帝刘祜(94-125、106-125、在位)

刘祜,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汉安帝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班超离任以后担任西域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争长达11年之久,耗费巨大,使东汉元气大伤。125年,汉安帝南下宛城,得病回京。三月,在返京途中死于车中,终年三十二岁。葬于恭陵,谥号孝安皇帝。

1.4.6 汉少帝刘懿(不详-125(205天)、在位)

名犊,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125年汉安帝刘祜去世,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史称少帝。同年四月葬汉安帝于恭陵。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杀逐安帝亲信宦官,独揽大权。125年,刘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06天。宦官孙程等人合谋诛杀阎显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汉顺帝继位后以诸侯王的礼仪将刘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

1.4.7 汉顺帝刘保(115-144、125-144、在位)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安帝长子,恭愍皇后李氏所生。124年,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诬陷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和厨监(古代宫廷的厨官)邴吉,王男和邴吉被杀,太子刘保经常叹息二人被杀。王圣等人惧怕日后刘保继位了,会报复他们,于是王圣与樊丰、江京勾结又诬陷太子刘保,刘保因此被废为济阴王。汉安帝死后,阎皇后便先废了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拥立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改元永建,是为汉顺帝。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将大权交给宦官。后来宦官又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144年刘保去世,终年三十岁,谥号孝顺皇帝,葬于宪陵。

1.4.8 汉冲帝刘炳(143-145、144-145、在位)

汉冲帝刘炳,字明,是汉顺帝刘保之子,生母为虞贵人。144年,汉顺帝立刘炳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初六日,汉顺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太子刘炳继位,是为汉冲帝,改年号为永嘉,尊汉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并由梁太后临朝听政。八月十三日,以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参录尚书事。九月十二日,葬汉顺帝于宪陵,庙曰敬宗。同日,京师洛阳及太原、雁门三地发生地震,地裂并涌出水来。汉冲帝在位时,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冲帝在位期间九江发生暴乱。145年,年仅3岁的汉冲帝在玉堂前殿病死,梁太后降旨立年仅八岁勃海王刘鸿的独子刘缵入承大统,是为汉质帝,籍此再度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同年正月己未日葬汉冲帝于怀陵,谥号为孝冲皇帝。

1.4.9 汉质帝刘缵(138-146、145、在位)

145年,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当时尊称为梁太后的汉顺帝皇后之弟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嗣。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虽然才8岁,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质帝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质帝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146年,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质帝吃过毒饼,顿觉气闷肚痛,无几中毒身亡,死于洛阳宫中。年仅9岁,死后的谥号为“质帝”,孝质皇帝,葬于静陵。

1.4.10 汉桓帝刘志(132-167、146-167、在位)

刘志,字意,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刘志在其父刘翼去世后,继承蠡吾侯的爵位。146年,梁太后征召刘志到洛阳城夏门亭,打算将她的妹妹嫁给刘志。闰六月初一日,大将军梁冀毒死九岁的汉质帝。梁太后便与兄大将军梁冀决策宫中,闰六月初七日,派梁冀持符节,以王青盖车接刘志入南宫,当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是为汉桓帝。仍由梁太后临朝听政。七月初二日,葬汉质帝于静陵。146年,追尊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刘开的夫人赵氏为孝穆皇后,父亲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十月十二日,尊母亲匽明为孝崇博园贵人。147年,立妃梁女莹为皇后。148年,封弟弟刘硕为平原王;尊父亲刘翼的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150年,尊母亲博园贵人郾明为孝崇皇后。167年,汉桓帝在德阳前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建宁元年(168年)二月十三日,葬于宣陵,上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刘志小时生性放荡与宦官张让有断袖之情,后被梁太后发现,梁太后和梁翼则利用张让监视汉桓帝,汉桓帝因而对梁氏不满,就想方设法的诛灭梁氏。五侯得势后,比外戚更加腐败,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朝政治更加衰颓,国势益弱。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败坏,便要求朝廷整肃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166年与德扬天下的司隶校尉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汉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二百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

1.4.11 汉灵帝刘宏(157/156-189、168-189、在位)

汉灵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167年,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189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

1.4.12 汉少帝刘辩(176-190、189(4个月)、在位)

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终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

1.4.13 汉献帝刘协(181-234、189-220、在位)

字伯和,即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189年9月28日,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董卓伏诛后,受到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挟持。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辗转东行。196年,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不甘沦为傀儡皇帝,策动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结果没有成功。220年,丞相曹操去世后,220年,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234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发表回复